本篇文章要來聊一聊《RESEARCH and DESTROY》獨特的時間管理系統,以及製作團隊如何將回合制策略遊戲與第三人稱射擊遊戲相互融合,發想出所謂回合制動作遊戲的心路歷程。

上一篇文章中提過,在初期製作試作版遊戲時,《X-COM》帶給我們的影響相當大。然而,《RAD》很快就進化成非常不同的遊戲類型,變得更接近第三人稱射擊遊戲。

像《X-COM》這種回合制策略遊戲,通常會給玩家所謂的「移動點數」或「動作點數」,讓玩家在每回合消費使用。在這種類型的遊戲中,玩家可以操作他們的化身移動一段特定的距離,隨後給予攻擊或執行其他類型的動作指令,接著靜待它們發動攻擊或完成其他動作。

本來在製作《RAD》試作版時,我們最初的構想也是這類型玩法,只是後來發現,如果想把我們最想加入的「多人合作遊戲」要素也融入其中,恐怕行不通。
所以回合制馬上就被否決了,畢竟要等待其他玩家結束回合實在太枯燥無趣。更何況,其他玩家的角色還可能誤闖你的射程範圍,或擋在路上讓你差一步沒辦法躲進掩體;你也可能會被其他腳程超快的玩家半路插隊,搶走原本想躲的掩體,淪為一隻頭上黏著避雷針的待宰鴨子,呆立在狂風暴雨之中(給編輯者的附註:請幫我換個比較好但差不多愚蠢的比喻來形容)。

即便當下可能很好笑,長久下來還是會引發怨言。於是我們開始尋思,真的有必要照本宣科地依循慣例嗎?如果可以自行操作角色,何必還要透過指示來發號施令?如果可以自行瞄準、扣下扳機,為何還要按下指令讓角色發動攻擊?移動點數、動作點數等等要素,不都只是把角色行動所需的時間加以抽換的概念而已嗎?想到這一點時,我們全員都像在浴缸裡靈光乍現的阿基米德一樣大喊「找到啦!(Eureka!)」,然後立即開始著手調整試作版。調整過後,我們讓玩家能像第三人稱射擊遊戲一樣直接操控角色,並同時設下了行動時間的限制。就這樣,現正大受歡迎*的「回合制動作遊戲」類型就此誕生了。
(*取決於讀者何時閱讀這篇文章。)

在每個超級科學家回合中,每個角色(《RAD》中的每位超級科學家)都會獲得8秒的行動時間。這8秒內每個玩家都可以自由操控角色,但若只是站著觀看四周並不會減少可用的時間,只有真正執行動作時,例如跑步、射擊或做研究等等,才會消費超級科學家的行動時間。一旦放下遊戲手把,遊戲就會暫停,玩家可以好好思考下一步該怎麼做。也可以隨時暫停操縱科學家,切換成自由視角或衛星空拍圖,來查看周遭環境、尋找目標或超自然生物。

在每個回合中,玩家都能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消耗科學家的行動時間。比如說,玩家可以操控一名科學家用3秒的時間攻擊鬼魂,然後往前衝,射擊前方的殭屍;也可以把8秒全部用來逃跑,好讓生命值低下的科學家逃離逼近中的狼人。玩家可以隨時切換角色,只要科學家的行動時間還沒消耗完,就能隨時繼續活動。所以說,你可以操控一名科學家玩個幾秒,然後切換另一名科學家做別的事,再切換回第一個科學家繼續活動。

科學家的行動時間在介面中有幾種不同的顯示方式,好讓玩家能隨時注意到每個科學家還剩下多少寶貴的時間。雖然《RAD》的操控方式跟第三人稱射擊遊戲一樣,但遊戲中仍然保留著類似《X-COM》或回合制策略遊戲的要素。好比說,玩家可以無限時地慢慢思考下一步該怎麼行動。又或是說,通常在回合制策略遊戲中,玩家可以預覽各個角色每回合能移動的距離上限,這點在《RAD》中會透過一條藍色線條達到類似效果。這條顯示在地面上的藍線會提醒玩家剩餘的行動時間,具體來說,角色周遭會出現一條畫在地上的藍線,表示當玩家只往前進而不執行其他行動時,該角色能抵達的最遠距離。當三名科學家的8秒全部消耗完畢,超級科學家的回合便會結束,切換成超自然生物的回合。

超自然生物回合
「敵方回合耗時過長」是回合制策略遊戲常見的批評之一,因為玩家必須等候每個敵人行動或攻擊完畢。在《RAD》裡,我們將這段時間壓縮,使得超自然生物回合能在幾秒內結束,讓玩家快速回到自主操作遊戲的階段。
首先,所有超自然生物都會同時行動;其次,超自然生物對每位科學家發動的攻擊會快速地輪番呈現,而同種類的超自然生物也會在同時發動攻擊。舉例來說,兩隻鬼魂會同時逼近一名科學家發動快攻,鄰近的殭屍也會同時進行啃咬攻擊。
跟超級科學家回合相比,超自然生物回合的架構比較傳統,雖然也有一些不按牌理出牌的怪物,但大多會先進行移動再發動攻擊。遊戲畫面上會有一個指示標記,告訴玩家超自然生物回合進行到哪個階段。不過請放心,超自然生物的回合很快就會結束。

超自然生物回合完成後,控制權又會回到玩家手上。
完成通關目標是科學家們的首要之務,通關目標可能是探索並清空整個區域的超自然生物、啟動科學儀器、封鎖超自然生物的傳送門,或是單純在這個充滿敵意的新世界中存活下來。如果要做好時間資源管理,玩家經常需要根據狀況做出選擇。該分配多少時間進攻或防禦?完成通關目標要花多少時間?是否該消耗行動時間前進至掩體?還是去撿拾能恢復生命值的道具呢?玩家可以選擇直接強硬闖關,也可以戰略性地犧牲一名科學家吸怪坦傷害,但不見得每一關都適用同樣的戰法。仔細考量周遭環境,靈活運用策略,如此一來才能開創活路,繼續研究科學。就算其中一名科學家不幸陣亡也不用擔心,只要讓另一名科學家移動到他身邊就能執行復活程序。畢竟團結力量大,三個臭皮匠總是強過一個諸葛亮。

遊戲中有各種能幫助科學家通關的物品,除了可以研發的奇妙武器與實用裝備外,玩家也可以活用關卡中既有的物件進行攻略。好比說簡易好懂又效果顯著的掩體機制,從高處發動攻擊可以獲得的傷害加成。除此之外,玩家亦能在關卡中發現大量的爆裂物、電子儀器、會暴露敵人蹤跡的閃爍燈光,還有各類遊戲中常見的會爆炸的紅色燃料桶。透過反覆不斷的遊玩與嘗試以及遊戲內的研究系統(這個晚點解釋!),玩家會發現更多豐富的要素,並對連線模式、超自然生物的行為模式、武器與裝備的相乘效果有更深一層的理解。

不論各位喜歡回合制策略遊戲,還是第三人稱射擊遊戲,抑或是兩者都喜歡,想挑戰一個全新的遊戲類型,都請務必試試看這款回合制動作遊戲《RESEARCH and DESTROY》!